中化新網訊 8月6日, 2020年中國氮肥、甲醇技術大會山東濰坊召開,會議明確了今后氮肥、甲醇行業六方面技術創新工作重點。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指出,后疫情時代氮肥、甲醇行業要始終以高質量發展為指向,以科技創新、市場導向為根本動力,大力弘揚抗疫精神,“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顧宗勤強調,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氮肥行業伴隨新中國一起成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現階段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新冠疫情帶來的深遠影響等諸多因素不容忽視。
顧宗勤指出,當前,全行業創新發展的重點和方向主要有六個方面。
一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2019年我國尿素、甲醇有效產能利用率均在82%以上,產能過剩局面得到有效緩解,但仍有約400萬噸的尿素產能和550萬噸的甲醇產能處于長期停車狀態,行業去產能工作任重道遠。促進僵尸產能有序退出,推動存量產能升級改造、增量產能做優做精,已成為氮肥、甲醇行業完成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重點工作之一。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不僅要做到傳統氮肥產品的豐富和轉型升級,例如,積極開發增值肥料、水溶性肥料等各類新型肥料,同時要積極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尋求與其他產業鏈的縱向關聯與橫向耦合,不斷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據了解,目前我國合成氨和甲醇占到合成氣下游消費的80%以上,氮肥、甲醇行業在合成氣利用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根據市場需求,發展合成氣下游產業,提高企業調整、切換靈活性。產業鏈延伸的同時也要注重產業鏈的橫向耦合,鼓勵企業充分利用生產資源,積極向環保、新能源、精細化工、生物制品、民生工程等領域進軍,走產品多元化道路,從而增強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二是加快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據悉,2019年我國研發投入突破2萬億,占GDP比重為2.19%,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評估結果),整體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作為氮肥、甲醇生產和消費大國,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創新機制變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是邁向氮肥、甲醇強國的關鍵。現階段,氮肥、甲醇行業在技術和裝備大型化、高效化、綠色化、智能化等方面仍然面臨諸多考驗和挑戰,亟待突破。例如,單套合成氨產能80萬噸的3500噸級超大型粉煤氣化爐項目尚未投產;日投煤量3000噸級全熱回收的大型氣化爐技術(第四代晉華爐4.0)仍在研發中。科技創新是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全行業要加快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增大人才培養力度,明確創新重點和方向,補短板、挖潛力、強優勢,積極尋求與其他產業協同、融合發展,抓住數字化轉型機會,提高核心競爭力。
三是建立健全團體標準體系。團體標準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共同構成國家標準體系。“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進一步規范了團體標準的制定、監督、管理和作用。據了解,截止2020年6月,共有3449家社會團體在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注冊,共計公布15355項團體標準。團體標準充分體現了行業標桿,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行業發展特點,對促進行業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具有戰略性意義。現階段,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團體標準在組織制修訂、實施、監管等方面還有待提高,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培育標準“領跑者”企業、探索制定行業急需標準、著力補齊產業發展中的標準化短板,是現階段氮肥、甲醇行業標準化戰略發展的重點。作為氮肥協會工作重點內容之一,自去年以來,協會在團體標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20年第一批團標項目正在進行中,希望各單位積極參與到團體標準制修訂工作中,為行業標準化建設出一份力!
四是進一步強化安全環保工作。綠色生產和本質安全是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十三五”以來,氮肥、甲醇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戰略,積極開展源頭減排、超前治理、綜合利用等污染物控制和治理工作,行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十四五”將打響升級版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修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 37822-2019)等法規和標準的相繼實施,對行業綠色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固定床間歇煤氣化造氣循環冷卻水系統含酚氰廢氣、尿素造粒塔尾氣氨的科學治理已成為制約行業綠色生產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我們必須引起充分重視。環保和安全一直是懸在化工企業頭上的兩把利劍,現階段我國安全生產總體仍處于爬坡過坎期。今年4月至2022年12月全國在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化工企業為重點整治對象之一,全行業要積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范和標準體系、加強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從本質上提升全行業安全生產水平,為氮肥、甲醇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五是努力促進產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新冠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的經驗,讓我們看到了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國務院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先后發布了20余項相關政策與指南,用來指導、規范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互聯網+制造業”、“5G+工業互聯網”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將會對氮肥、甲醇等化工企業產生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為行業的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賦予新動能。現階段,工業互聯網在基礎建設、安全保障、標準配套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如何實現“萬物互聯”,進一步推動物聯網、大數據、5G技術與生產、運輸、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深度融合還需要時間的檢驗。工信部在中海化學海南氣頭大化肥和心連心煤頭進行“5G+工業互聯網”試點,待他們取得成功后,再在全行業推廣。
六是積極做好行業協會服務工作。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始終秉承為行業服務的宗旨,多角度聚焦行業國內外動態,全方面的開展服務工作,發揮企業與政府之間“橋梁紐帶”的作用。今后將繼續積極提高行業創新氛圍和水平,繼續做好先進適用技術表彰、推廣和推薦工作;搭建技術改造、技術開發和創新技術經驗交流平臺;做好技術鑒定、成果評價、項目評估和設計審查等技術咨詢服務工作;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繼續落實2020-2021年重污染天氣煤制氮肥企業分級工作;完成專項課題研究,標準制(修)訂和產業政策研究等工作;做好氮肥、甲醇行業“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